癌癥在日本居死亡原因之首位,其對策成為保護國民健康的最優先課題。
現今癌癥治療最注重的是,治療的有效性和將副作用降到最小。
放射線是以波和粒子的形式在空間和物質中傳導,并傳遞給物質能量。放射線中比電子重的被稱為粒子線,比氦離子重的被稱為重粒子線?,F在重粒子放射線治療,主要使用碳素粒子。
將重粒子放射線(碳素粒子)加速至光速的大約70%,進行照射,強烈破壞身體內部的癌癥病灶。不使用手術刀、不伴隨疼痛,就可治療體內的癌癥病灶。
是一種集中于癌癥病灶部位進行破壞,對周圍正常的部位破壞性小的療法。
副作用較一般的放射線治療少。
與一般的X線相比生物效果強。例如:對X線難以奏效的骨肉瘤也有效。
可在很短的治療期間(平均為3個星期)內治療。與至今為止的放射線治療使用的X線(6~7周)相比,可減少照射次數。
外科療法 | 粒子線·放射線治療法 | 化學療法 | |
適應癥 |
|
(早期癌~進行期癌) |
(轉移癌癥,血液的癌癥) |
優點 |
|
|
|
缺點 |
|
|
|
此流程為一個案例。實際的治療,根據設施和病情各有不同。
通過問診、診察、檢查等討論治療方法
?也有可能被判斷為不適合治療。
患者可以聽到有關治療的詳細說明。
(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)
在以X線拍照確定照射部位后,
用重粒子放射線1天照射一次,
一次照射數分鐘。
(包括準備時間在內,約20分鐘~1個小時)
病例 | 治療照射期間 |
肺癌 | 1周或4周 |
肝癌 | 1周或3周 |
前列腺癌 | 3周 |
※群馬大學的例子
治療結束后,
確認治療部位沒有問題后出院
準備治療計劃
為固定身體,制作模具。并躺在模具上進行CT拍攝。
制定治療計劃
以拍攝的CT為基礎,由專業人員制定治療范圍及照射劑量等的治療計劃。
?治療計劃由會議進行討論。
根據身體及癌癥病灶的形狀,為每位患者制作調整照射劑量的用具。
來院復查
出院后,按照既定的計劃表進行復查,觀察經過。
照射量:64.0Gy(RBE)
照射次數:16次
照片:造影MRI
照射期間:4周
照射量:52.8Gy(RBE)
照射次數:12次
照片:造影CT
照射期間:3周
照射量:67.2Gy(RBE)
照射次數:16次
照片:造影MRI
照射期間:4周
照射量:60.0Gy(RBE)
照射次數:4次
照片:FDG/PET-CT
照射期間:1周
照射量:73.6Gy(RBE)
照射次數:16次
照片:FDG/PET-CT
照射期間:4周
照射量:52.8Gy(RBE)
照射次數:12次
照片:FDG/PET-CT
照射期間:3周
照射量:52.8Gy(RBE)
照射次數:4次
照片:造影CT
照射期間:1周
資料提供:群馬大學
GyE:Gray Equivalent表示重粒子線治療的照射量單位
重粒子線(碳素粒子)最大可將速度加速至光速的大約70%,為了射入體內深層部位的癌癥病灶,本設施內備有以下各種設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