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圃醫生是早期消化道癌的內窺鏡治療(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n)的專家,被譽為這個專業的先驅者之一。從黎明期的2000年開始,擁有3000余次檢查診斷的經驗。而且,在很多內臟專家里,不僅局限于內臟手術,在咽喉(20例)、食道(300例)、胃(2000例)、十二指腸(30例)、大腸(800例)等領域里也有進行治療的經驗。并也專注于,專用的送水功能的止血鉗(Pentax)或插桿(Olympus)等特制的工具的開發。每年做大腸ESD(大腸黏膜下層剝離術)的人超過200例,這個數字是全日本最高的。
雖然NTT關東醫院在日本是只具有500張病床的中規模醫院,但卻是日本最大規模的內窺鏡中心,每年都有2萬件以上的內窺鏡檢查。特別是ESD的數量,每年都超過500例,這在日本也是最多癥例數的設施之一。
目前,也正在對內窺鏡診療(診斷、治療)的普及以及教育活動方面下工夫, 以亞洲為中心,并在海外(俄羅斯,歐洲)也進行實況示范以及訓練,不僅國內而且從海外也接受許多的進修學員以及參觀者。
大圃先生是最初提出內窺鏡和腹腔鏡針對十二指腸腫瘤的Hybrid-NOTES(Natural Orifice Translumenal Endoscopic Surgery)原著者?,F在癥例數已超出60個,是世界最多的癥例數。
在日本,我們是第三個導入共焦點內窺鏡檢查 (超擴大內窺鏡檢查)的醫院?,F在是日本實施檢查最多的內窺鏡檢查中心。
NTT東日本關東醫院(以下簡稱NTT關東醫院)位于日本東京品川區,是NTT東日本電信電話株式會社(日本最大的電信公司)運營的大型綜合醫院。
NTT關東醫院在2007年的日本優秀醫院排行中,榮獲于圣路加國際醫院之后的綜合第2名。ESD(內視鏡的粘膜下層剝離術)治療的普及不斷推廣著NTT關東醫院消化器內科在日本全國的知名度。并于2011年3月,取得國際醫院評價機構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(JCI)的認證。
NTT關東醫院占地總面積3萬9千5百平方米。病床655張,醫生328名,護士700名,技師20名,藥劑師40名。每日平均來院患者數為2133名(2013年數據)。醫院大樓為地上11層和地下4層。最高層的11層為特別VIP病房,共30間,其房間全部安裝了24小時安全防備設施。1層和2層為休閑社區,設有咖啡店,便利店,餐廳,美容院,銀行ATM等方便患者使用。
在中國城市居民的死因中,癌癥、心臟病、腦血管疾病等所謂的生活惡習造成的疾病約占7成。如果將焦點對準中老年群體,這一比例更是接近8成。一旦罹患生活惡習病,很可能危及生命或在治療后留下嚴重的后遺癥。因此,在癥狀不明顯,或有輕微身體變化的時期,盡早診斷,并接受適當的治療極為重要。目前,日本的醫療機構可通過PET/CT、MRI、超聲檢查、血流觀測儀等診斷設備,得到比群體體檢、綜合體檢精度更高的體檢數據。為了您和家人的幸福,也為了更好的在社會上發揮作用,我們會向您推薦擁有豐富經驗和實績的赴日體檢。
為了讓人們及早發現癌癥,本公司將立足于長久的經驗積累和探索,為您提供體檢服務。
本公司的醫療合作機構,凝聚了PET癌癥檢查實績和專業知識。
對于在體檢中發現癌癥等疾病的患者,本公司亦介紹提供合適的醫生及醫療機構
(大學醫院等)。
本公司員工每天不停的探索研究,并可根據患者的要求,提供適宜的體檢套餐,并介紹合適的醫療機構。
積極接收包括中國在內的海外體檢患者。
檢查項目 | 1日套餐 | 2日套餐 | ||
C | B | A | ||
價格 | 男性 | ¥254,630 | ¥315,741 | ¥712,963 |
女性 | ¥275,000 | ¥336,111 | ¥743,519 | |
身體測量 | 身高 | ○ | ○ | ○ |
體重 | ○ | ○ | ○ | |
BMI | ○ | ○ | ○ | |
體脂肪率 | ○ | ○ | ○ | |
腰圍 | ○ | ○ | ○ | |
血壓 | ○ | ○ | ○ | |
視力(5m) | ○ | ○ | ○ | |
(50cm) | ○ | ○ | ○ | |
眼底 | ○ | ○ | ○ | |
眼內壓 | ○ | ○ | ○ | |
聽力(簡易) | ○ | ○ | ○ | |
骨密度 (女) | △ | △ | △ | |
生理學檢查 | 心電圖 | ○ | ○ | ○ |
負荷心電圖 | - | - | ○ | |
超聲波(肚子) | ○ | ○ | ○ | |
超聲波(頸動脈) | - | ◎ | ◎ | |
血壓脈搏 | - | - | ◎ | |
超聲波(心臟) | - | ○ | ○ | |
乳腺超聲波(40歲以下) | ▲ | ▲ | ▲ | |
簡易肺機能 | ○ | ○ | ○ | |
X射線 | 胸部(兩方向) | ○ | ○ | ○ |
胸部 CT | ◎ | ◎ | ◎ | |
FAT掃描(內臟脂肪檢測) | ◎ | ◎ | ◎ | |
上部消化道(胃透視) | * | * | * | |
MMG(40歲以上) | ▲ | ▲ | ▲ | |
MRI・MRA | 頭部MRA・MRI | - | ○ | ○ |
內視鏡 | 上部消化管(胃鏡) | * | * | * |
下部消化管(部分大腸檢查) | - | - | ○ | |
婦科檢查 | 內診、頸部細胞檢查 | △ | △ | △ |
陰道超聲波 | △ | △ | △ | |
檢體檢查 | 尿 蛋白質 | ○ | ○ | ○ |
糖 | ○ | ○ | ○ | |
潛血 | ○ | ○ | ○ | |
尿膽素 | ○ | ○ | ○ | |
膽紅素 | ○ | ○ | ○ | |
酮體 | ○ | ○ | ○ | |
PH | ○ | ○ | ○ | |
比重 | ○ | ○ | ○ | |
沉淀物 | ○ | ○ | ○ | |
生化學 | TP | ○ | ○ | ○ |
Alb | ○ | ○ | ○ | |
ZTT | ○ | ○ | ○ | |
BUN | ○ | ○ | ○ | |
Cr. | ○ | ○ | ○ | |
UA | ○ | ○ | ○ | |
T-chol | ○ | ○ | ○ | |
HDL-c | ○ | ○ | ○ | |
LDL-c | ○ | ○ | ○ | |
TG | ○ | ○ | ○ | |
AST | ○ | ○ | ○ | |
ALT | ○ | ○ | ○ | |
γ-GTP | ○ | ○ | ○ | |
T-Bil | ○ | ○ | ○ | |
Amyl | ○ | ○ | ○ | |
ALP | ○ | ○ | ○ | |
LDH | ○ | ○ | ○ | |
FBS | ○ | ○ | ○ | |
HbAlc | ○ | ○ | ○ | |
Na,K,Cl | ○ | ○ | ○ | |
Ca | ○ | ○ | ○ | |
TSH | ○ | ○ | ○ | |
FT4 | ○ | ○ | ○ | |
Fe | - | - | △ | |
腫瘤標記物 | PSA(男) | ○ | ○ | ○ |
AFP | ○ | ○ | ○ | |
CEA | ○ | ○ | ○ | |
Call9_9 | ○ | ○ | ○ | |
免疫力 | CRP | ○ | ○ | ○ |
RPR | ○ | ○ | ○ | |
TPLA | ○ | ○ | ○ | |
HBsAg | ○ | ○ | ○ | |
HBsAb | ○ | ○ | ○ | |
HCVAb | ○ | ○ | ○ | |
HPAb | ○ | ○ | ○ | |
便 | 潛血(兩次法) | ○ | ○ | ○ |
血常規 | 紅血球 | ○ | ○ | ○ |
白血球 | ○ | ○ | ○ | |
血色素 | ○ | ○ | ○ | |
Ht | ○ | ○ | ○ | |
血小板 | ○ | ○ | ○ | |
血型 | ○ | ○ | ○ |
○ 為不論性別、年齡的必檢項目
◎ 為40歲以上需要另外檢查的項目
△ 為女性檢查項目
▲ 為女性檢查項目(需根據年齡區分實施檢查)
* 上部消化管內視鏡(基本)可變更為上部消化管(胃透視)
費用為含稅價格,并包含口譯以及書面翻譯費
日本的醫療機構從預防醫學的觀點出發,認為在癌癥的早期診斷中,PET/CT檢查是非常重要的診斷方法。因為,無論進行怎樣的治療,掌握癌癥的整體情況都是非常重要的課題。在癌癥治療史上,人類發明了許多檢查方法,也為了更好的掌握癌癥的整體情況而一直努力奮斗。為了從視覺上更清晰地掌握隱藏在體內的癌癥,CT、MRI檢查、超聲檢查、血液腫瘤標志物檢查等方法陸續產生;然而,其中具有時代意義的,是20世紀末發明的PET檢查。只需進行1次PET檢查,即可查出全身的癌癥病變。
PET檢查可以從頭到腳形成成像,在癌癥體檢及診斷癌癥是否轉移的過程中,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。PET可以繪制出細微的癌癥病變,不僅有助于早期發現,還可用于診斷癌細胞是良性還是惡性、判定治療是否有效、調查治療后有無復發或轉移的情況發生。
所謂PET/CT,指PET(正電子斷層成像法)和CT(電腦斷層成像法)的統稱,是將兩種先進的攝影技術結合在一起的檢查方法。其融合了PET檢查的"糖代謝功能圖像"和CT檢查的"形態圖像"并進行診斷。檢查一次即可篩查整個身體軀干,被公認為可以"盡早發現細微癌癥病變,即使該病變在以往的診斷設備中未能發現也能查出"及"可識別腫瘤的良性或惡性"。
普通體檢的癌癥發現率(以健康的體檢者為對象)約為0.5%,與此相比,在本公司介紹的醫療機構以PET為中心的綜合檢查中,癌癥發現率約為2.1%。
? 一次檢查即可覆蓋全身(眼窩~腹股溝)
? 有助于盡早發現細微的癌癥病變
? 沒有疼痛或不適感
? 可以高效地判定腫瘤的良性惡性及惡性程度
通過PET進行癌癥檢查,主要對眼窩~腹股溝進行大范圍的篩查,除了將FDG注射到靜脈以外,沒有什么疼痛或不適感。此外,還可以發現細微的癌癥病變或淋巴節轉移,這對以往的檢查設備而言是一種突破;而且,PET檢查屬于功能診斷而非以往的形態診斷,因此也可以診斷出此前難以判斷的腫瘤性質。
PET檢查對多種癌癥有用,可以高效地盡早發現癌癥,但對于部分身體部位來說,可能難以發現1cm以下的腫瘤。此外,由于炎癥或生理性原因,FDG藥劑也可能會對癌癥以外的疾病產生蓄積反應,因此需結合PET/CT的CT功能進行復合診斷。對于癌癥的部位、臟器不同,PET/CT檢查的擅長程度也不同。
[FDG-PET/CT擅長檢查的癌癥]
肺癌、乳腺癌、子宮癌、卵巢癌、頭頸部腫瘤(咽、喉、甲狀腺、舌)、食管癌、結腸癌、胰腺癌、惡性淋巴瘤、惡性黑色素瘤、未知原發癌、腦轉移瘤、轉移性肝癌等。
PET/CT無法發現顯微鏡級別的微小癌細胞。FDG藥劑也容易生理性地蓄積于炎癥部位及腦、心臟、尿管、膀胱、腎臟等部位而影響檢查。此外,在臟器、甲狀腺、下腹部等的癌癥中,也存在通過PET/CT檢測難以發現癌癥的情況,遇到此類情形時本院將通過并用MRI、超聲檢查、腫瘤標志物(血液檢查)、血液生化檢查等方法,進一步提高癌癥檢查的精度。
在1次的PET/CT檢查中,承受的輻射劑量(FDG:放射性藥劑)約3.5mSv(毫希)。組合檢查中CT部分的輻射量雖因體格而不同,但總劑量約在6mSv?9mSv前后。雖然多于一般胃部鋇劑檢查的約4mSv的量,但一般認為此劑量范圍不易引發醫學問題。 根據聯合國科學委員會的報告,我們在地球上生活1年從自然界承受的輻射量(來自大地和宇宙的放射線)約2.4mSv。